每片土地都有自己味道,這些味道靠著農夫栽種留種,並持續引入新的耕作技術,默默耕耘,延續下去。

「每個土地都有自己獨特性:例如上一手農夫落化學料,土質不同了,接手後多種幾年,(農作物)會慢慢出番土地原來的味道,食得出的。」上星期探訪農夫Rebecca時談起,還跟我們試起不同薑。你可想像過香港原來可以種出這麼辣的薑嗎?
也想起去年夏天,農夫大B跟我們雀躍介紹「三姑」「阿雄」(不是別的,就是南瓜品種名),還有Johnny那五千斤本地南瓜的味道。夏天快到了,不知南瓜寶寶們今天可生得靚仔?
每片土地都有自己味道,這些味道靠著農夫栽種留種,並持續引入新的耕作技術,默默耕耘,延續下去。
作為生產者、料理人,能做的就是接農夫的棒,把食材的美好發揮出來,連結消費者:願你品嚐我們地土獨有的味道,這是無論北上或是南下消費,都無法取代的味道。
從前以為食廠運作過2-3年就會恆常化,後來才體會變幻原是永恆。實踐「不時不食」,為客人送上當茬食材,每季都要轉生產;農夫偶爾也會送來新點子、新任務。都是快樂的忙碌,感謝農夫、小店一直同行。
端午節是三點水的第一個節日Project,眨眼我們進入第四個端午了。今年感謝香港家豬提供本地無激素黑毛豬玻璃肉。吃下肉粽時,試試能否食出香港山、香港水養出的豬仔那獨有鮮味吧!
 

(圖3: 托肉粽的「福」,近來廠飯都有玻璃肉剩下來豬皮,好食!有機會再跟大家說說廠飯~)